奶薊的歷史
原產地:
喀什米爾
學名:
Silybum
marianum, Carduus marianus
別名:
水飛薊、乳薊、洋白薊、牛奶薊,
Holy
thistle, Marythistle, St. Mary's thistle, Marian thistle
奶薊有兩千多年的醫療歷史﹐著名的十七世紀藥劑師
Nicholas Culpeper 已經建議使用 Milk Thistle來保護肝及脾臟﹐更建議用來治療黃疸病。
在德國﹐採菇工作者早已使用這種名為
Milk Thistle﹐開著美麗桃紅色花朵的草藥來解毒菇之毒。在他們還沒有服用這種藥草之前,採菇人經常會誤採一種長得和一般無毒菇類很像的劇毒菇
─ Amanita phalloides﹐誤食這種劇毒菇會造成肝衰竭而迅速死亡﹐後來在他們事先服用了這種草藥後﹐即使再攝食毒菇也不會中毒(草藥的純度與劑量是效果的關鍵)。由於奶薊的枝幹切開會流出類似牛奶般的白色苦味汁液,所以又被俗稱為牛奶薊或苦薊(Milk Thistle)。
現在德國的研究還發現這種草藥不只可以解菇毒、抗氧化補捉自由基的能力﹐還可以阻止毒素侵入及排除毒素﹐從而有效的保護及刺激肝細胞的再生﹐用來對付各種急性或慢性肝病﹐被認為是對於保護肝臟﹐功效弘大的機能性食品。
奶薊抽出物通常製成藥丸或糖漿,標準化的奶薊抽出物已廣泛於歐洲並經德國認可通過。
藥品、還是健康食品?
奶薊萃取物─ Silymarin在不同的國家的醫藥法令﹐也有不同的角色﹐是「藥」還是「食品」﹐一直是專家們分歧的焦點。
如果以安全性來考量﹐只有極少數的用者﹐在使用乳薊的前二、三天﹐可能引起極輕微的腸胃不適﹐除此之外﹐奶薊萃取物的安全性極高,幾乎沒有其它不良副作用的報告。在美國是被視為健康食品。如果被列為健康食品﹐可以讓一般有需要的民眾比較容易自行購買服用。
不過如果以療效觀點來看這個產品﹐或許應該把它歸為藥品﹐可以在肝病的治療上﹐多一項選擇﹐主要是因為奶薊萃取物在肝機能改善的效果明顯﹐單就這點的考量上﹐或許
Silymarin是該被列為藥品。就象在歐洲﹐德國奶薊萃取物已被列入醫生處方藥﹐各醫院必備藥品﹐用來解肝中毒。
到底該是藥品還是食品?真的是很難有絕對的定論﹐就要看各國衛生醫療官方的界定了。
|